在臺北市1、2房產品成交佔比46%,位居五都之冠,其次則是新北市1、2房的成交佔比35%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在臺北市1、2房產品成交佔比46%,位居五都之冠,其次則是新北市1、2房的成交佔比35%
新聞摘要
  • 在臺北市1、2房產品成交佔比46%,位居五都之冠,其次則是新北市1、2房的成交佔比35%
【MyGoNews方暮晨/綜合報導】房仲業(yè)者統(tǒng)計2013年全年度實價資料發(fā)現,國人對於空間需求的購屋中,仍以3房產品的成交比重最高,桃園、臺中、臺南市與高雄市,3房的成交比重均超過5成,而房價水準最高的臺北市,在都會區(qū)中3房成交比例相對較低,僅有41%,而1、2房的成交佔比,合計達46%,比3房還高,顯見臺北市小宅化趨勢成為高房價下的現象。
 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,3房產品一直是市場上主流的標準物件,空間適合核心家庭居住使用,不過現代家戶人口數持續(xù)減少,雙薪家庭加1個小孩逐漸成為普遍現象,根據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顯示,5人以上之家戶減少,平均每戶人口數降為3.0人,也致住宅空間需求不若以往。
 
從實價登錄的資料統(tǒng)計發(fā)現,越往南3房的產品成交比例相對較高,包括在桃園、臺中、臺南市與高雄市,3房成交比重都逾5成,但來到高房價的臺北市,因為平均房價水準較高,購屋人選擇以購屋空間換取預算空間,少買1房平均可省下約600萬元,因而臺北市的3房產品成交比例為五都之末;尤其,北市3房平均成交總價超過2千萬元,若以自備款25%來算,至少得準備500萬元,20年期利率2%的貸款,每月本利攤還金額達7.5萬元,對於一般受薪家庭有一定的經濟負擔。
 
因而雙北市出現沿捷運選小宅「購屋減壓」的模式,如中山區(qū)與大同區(qū),1房與2房產品是當地首購族首選,3房產品因為總價較高,首購族難以負擔,已經逐漸成為換屋型產品,而1房產品則以總價千萬元,具有挑高設計,不附加車位的產品,最受首購歡迎。
 
曾敬德表示,根據近年的新推案銷售狀況可以發(fā)現,通常是坪數越小賣得越快,常常2房都在開賣不久就順利出清,銷售速度較慢者則多是坪數大總價高的4房產品。
 
由於上述現象,在臺北市1、2房產品成交佔比46%,位居五都之冠,其次則是新北市1、2房的成交佔比35%,對於首購族來說,北市與新北市的2房產品,也逐漸成為購屋的標準物件。
 
曾敬德建議,大臺北以外的區(qū)域,基本上因為房價水準合宜,可以直接入手3房產品,至於大臺北地區(qū)的購屋人,購置小宅時則需考量機能性與擴充性,並考量未來小朋友就讀的學區(qū)、區(qū)域的社會福利、及空間使用等因素。